上週日,一位客戶帶著兩位學五術的朋友來訪,大家邊泡茶邊聊到許多陰陽及修道方面的話題。言談之中,客戶提到他因為今年運氣不好,經人建議之下,每月初均以「放生」鳥的方式來做功德補運,我好奇地問他,目前要去哪裡買那麼多的鳥來放生呢? 客戶說:其實大多是買別人豢養的鳥來做放生,而且放生的時後還要舉行誦經、請神…等等的儀式,非常地隆重。
我一聽完,不禁有許多的疑惑,因為,我所認知的放生,應該是指人因不忍見到在市集當中所販售待宰的牲畜遭到宰殺,而自商販手中買來並將牠們放回生活地。而今天多數的放生,多數是請人去野外抓來,再買而放生,現在竟然還有專門飼養來供放生的牲畜。我請教了客戶為什麼要做「放生」?他說:「因為今年運勢不好,所以每個月做放生來為自己添福積德改運」。
我聽了之後,產生一些質疑,因為做善事的功德,其實是決定在起心動念的那一刻,所以當有目的的做某些事來求換取福報的話,這些事的功德就會大打折扣了。以往的放生,是因為不忍生靈被殺,乃買而放之,延續牠們的生命。然而人世間有許多事情,皆應本諸自然而為,我們為了要補運而去買商人刻意去抓來的鳥,殊不知商人在抓的過程當中,可能已經造成鳥的驚嚇或因此而折損,我們買來之後,再大張旗鼓、舟車勞頓地拿去放生,這樣的行為,似乎不僅在彰顯自己所做的「善事」,而更冀求因此積了功德、得了福報…,然而古云:「聖人不居功,居功失德」,古代聖人作了什麼對他人有益的事,總是把功勞推給別人,但是許多人在做了一些事時,就自認別人會受到的恩澤都是因為自己的功勞…,甚至還要大肆宣揚,就怕沒人知道,或是要求會報…,像這樣的做法不僅沒有功德,而且其實是失德呢。所以像客戶這樣的「放生」作法是否真的能累積功德,實在值得商確。
再者,因為有許多人沉溺於「放生」的功德殊聖,在「有需求、便有供給」的情形下,因為供給不夠,商人腦筋動得快,便大量飼養來供人「放生」,客戶買了這些原本被飼養的鳥類,再放到野外放生,這些鳥被長期飼養慣了,根本沒有野外謀生的能力及適應力,所以這些鳥往往在被放生之後,即可能因適應不良或無法求生,而致夭折、喪命。甚至因恣意的放生,也可能破壞放生地點的生態平衡。因而。人們在放生祈福的同時,也造成放生物的折磨或死亡,所謂:「我不殺伯仁,伯仁卻因我而死」,如此,真的是作了功德,為自己添了福報嗎?
後來,我請示文昌帝君對此事的啟示,得到ㄧ詩偈:
台語 放生戒殺本初衷
心存仁厚福無窮
因緣巧立轉運強
只怕造業受災殃
詩的意思是説 :放生和戒殺應本著自己一顆憐憫、不捨生靈受苦的心 意 , ㄧ個宅心仁厚 的人福分是無窮的 ,然而,如果是別有用心、巧藉機緣,企圖來扭轉運途甚至強求收獲的話 ,不僅無法積功德得報 ,更可能因此造業而招致厄運降臨 ,實在不可不慎呀 。
其實 ,許多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為善、積德的作法,有當時的時代背景,但是 ,隨著時代的變遷,已不見得適用現在的環境。而且,行善、積德的重點在於人的起心動念,其實並不拘泥於一定的形式,日常生活當中,我們心存善念,孝順父母、尊敬長輩,時時關懷別人,與人和善、不造口業,和人相處時多說好話,多鼓勵及稱讚別人,看到很好的善知識多與人分享、做義工或佈施錢財、米糧、物品…等等,這些都是很好的行善方式,只要出自本心,不求回報,都有善德。我也常常告訴朋友,可以買香放到寺廟中,提供給十方善信來使用,這就是很好的消災祈福的方式。只要有心,身邊處處都有行善積德的機會,根本不必大費周章、捨近求遠呢 。
- Oct 26 Mon 2009 17:22
「放生」的背後
「放生」的背後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