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  今天下午,平易和外子到市區造訪一位朋友,平易的這位友人,是一位記帳事務所的經營者。
  
  我們天南地北聊了許多事情,也聊了些修行的看法和例子,當我提到近來看了許多關於禪宗的書以及法鼓山聖嚴法師的著作,令我受益匪淺時,朋友卻感概地說:她讀了好多這方面的書籍,書都堆得就像山一樣高了,但是當想要引用到時,就像看著滿屋子的武器,卻不知道要用哪一樣才適合。

  講到這時,平易感受到文昌帝君的訊息,便趕忙寫下:

   (台語)  禪若思悟卻難開
         經藏如海款款來
         悟理生活當自在
         一朝悟澈見本來

  這詩的意思是說到:
  
  許多人像我們一樣閱讀了很多的經典、故事,常常在閱讀的當下會因為某一段或某句話而深受感動,或是覺得很有道理,應該要記下來...可是一段時間過去,我們可能會忘記了曾經看過的文字內容,然而,當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領悟這書本上所敘訴的「禪」的道理時,卻往往會因此執著於文字表意,導致困在其中而無法真正開悟;這宗教的經典如高山大海般浩瀚,只怕窮其一生怎麼樣也看不完,但是智慧其實是一點一滴地在累積;真正的道理的領悟是在生活當中的歷練而來,當我們切實、認真、自在地活在當下,用心去感受生活當中每件事物、過程,有朝一日,當因緣俱足時,我們會突然「哎呀!…原來如此...」,那時我們即已突破文章典籍的框架,領悟到真正的「法」!

  朋友聽了,覺得很有道理,她接著又說,可是,如果和人聊到相關話題時,可以引經據典,那麼就能彰顯自己的程度,感覺好像比較有面子呀!

  平易一聽,笑了出來,因為文昌帝君的訊息傳來:

   (台語)   學問學理通如海
         引經據典困不知
         道在一悟念全開
         名困智生難入內

  原來,這宗派學說理論,百家林立、廣闊如海,但佛祖說到:「法不可說,可說便非法」,因為「法」是ㄧ種領悟、一種感受....感受的東西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,就像喝咖啡一樣,我喝了覺得有點苦,你問有多苦、苦幾分?我說苦的程度有三分,但是你喝了之後不ㄧ定覺得苦的程度是三分,這是因為每個人的感受不同,所以也因著個人思考、想法、以及生活歷練、人生經驗的不同,所以對於同樣的事情會有著不同的看法。 

    往往當我們沈溺於經典教義、學說見解的文義時,其實我們的靈光已經被這些表象性的東西矇蔽而不自知,因為,閱讀經典書籍得到的僅是知識,而不是智慧,而且研究經典很透徹的專家學者,可以把經典道理講解的很精采詳盡,但自己本身並不ㄧ定能夠從中得到智慧,唯有「體驗」、「感受」,智慧才會成長。須知「法」,其實只在一個「了悟」時,既已突破所有障蔽、通透本來、智慧增長...;而多數人覺得能引經據典感覺比較有學問、有面子,說穿了,也只是一個虛榮及自我優越感,這些都只是一個表象,我們往往因為外在的名象而困住,阻礙了智慧的提升,因為蒙蔽自身的智慧,受困於六塵所及的世界,因此也就很難窺見隱藏在外象裏面真正的道理了!
   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平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